14-2121

玄一學佛修行,
淨修五科,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
淨業三福,六和敬,四攝,清淨明誨,
戒定慧三無漏學,菩薩六度萬行,
般若為導淨土為歸,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
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庫的鑰匙,
Book84000,群書治要360,

另外不同於其他宗教,
佛教的教義認為
人人皆可成佛,
也就是有朝一日,
你可以透過
修練自己的心境,
成為與釋迦摩尼佛
一樣的覺悟者。

可以說,學佛修行最重要的就是這四個字,那就是:「轉迷為悟」。

「迷」即「眾生」,
「悟」即「佛」。
迷者,即是眾生;
悟者,即是佛。

《三時繫念》云:
「諸苦」盡從貪欲起,
不知「貪欲」起於何,
因忘「自性」彌陀佛,
「異念紛馳」總是魔。

我們都忘了自己也是佛。
就是要你一念成佛:大承擔大成就

假使自已不知道愛惜,不知道尊重自己,雖然動靜理全是,始終是在迷惑的眾生。 

所以,我們要作佛還是墮入三途全是自己的事情,什麼人都無法幫忙,什麼人也無法障礙。

佛法是幹什麼的?幫助你破迷的。你開悟了,迷沒有了,佛法也不要了。再執著佛法,又迷了,迷到佛法裡面去了。

什麼成就都沒有就是成就。

的確,一個修道者要常自見己過,不見世間過,因為學佛是在看自己,不是在看別人,所以藏傳佛教把佛教稱為「內觀學」,也就是要我們看自己。

萬法歸一,
是佛不須更覓佛,只因如此便忘緣。
道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東西,其實是自己的「心源」。馬祖說:「即心即佛」所表達的就是這個道理。

心念對了, 人生就對了。 | 誠品線上
本書是關於人生境界的哲理勵志感悟,分析中國傳統國學最著名的儒家、佛家、道家的人生境界的區別,跟孔子學拿得起,跟佛陀學放得下,跟老莊學想得

六道是指天人、人間、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等,眾生若無法證悟成佛,便只能在六道中輪迴。

修行人不要忘了目的—解脫。
解脫,將眾生從六道輪迴的痛苦中解脫出來,這是佛法存在於世的唯一目的。相應的,解脫自己,也才是佛弟子修行學佛所應有的目的,

最近7天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EMOJI翻譯:(通過電子方式交流時使用的)表情圖像;表情符號。

打草驚蛇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十三計。 原文為:「疑以叩實,察而後動;復者,陰以媒也。」(Alerting the enemy)

SLOGAN翻譯:標語,口號;廣告語。

成語: 壽終正寢 (die peacefully in bed)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would rather believe that it exists)

免費桌布 - free-wallpaper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師 英文(teacher)

國外電影語錄 01

【快狠準】fast, resolute and accurate - 123筆記學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韓劇語錄 18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would rather believe that it exists)

就算沒人相信,真相依然是真相;就算所有人都信,謊言依然是謊言。─《登月大計畫》 (Fly Me to the Moon)歐美電影

㊙️玄一的五指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