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文化(英語:culture,日語:文化/ぶんか Bunka)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義,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過程中積累起跟自身生活相關的知識或經驗,使其適應自然或周圍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的人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對「文化」有各式各樣的定義,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透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1]廣義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築、飲食、工具、技能、技術、知識、習俗、藝術等[2]。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3]。

在考古學上「文化」則指同一歷史時期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文化和文明有時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涵義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4]。




1.文治教化。

[例]「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2.
人類社會由野蠻到文明努力所得的成績,表現於各方面,形成了科學、藝術、宗教、道德、法律、風俗、習慣,這些方面綜合起來就叫做文化。

例句:

不讀書,沒文化。

◼️
文明

標籤:
02, 二字, 翻譯, 英文, C

AQ84000 文章分類 標籤

顯示更多

最近7天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韓劇語錄 24

電影《卡布里尼/天使之心》《CABRINI》

【生日就是母難日】「母難日」顧名思義,就是「母親受難的日子」。母難日是一個傳統觀念中,用來表達對母親生育之恩的詞彙,提醒子女要感恩母親的分娩之苦。(Mother's Day)

30-1847

13-1930

KNOW翻譯:掌握資訊, 知道,熟悉,了解, (用於詢問資訊)知道, 確知;確信, 對…熟悉, 認識;熟悉, 知曉,通曉, 通曉(語言);會, 認出;辨認出。

《妄想》是指一種錯誤的信念,患者即使有相反的事實或邏輯推理,也堅信不疑。(delusion)

「是啊,上天也在幫我們呢」"Yes, God is also helping us."

17-1717

Game recognizes game. 強者能看透彼此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3-1930

"話不投機半句多" 這句話強調了在溝通中,相互理解和共鳴的重要性,如果缺乏這種基礎,再多的言語也是徒勞。(waste of time)

大陸電影語錄 25

KNOW翻譯:掌握資訊, 知道,熟悉,了解, (用於詢問資訊)知道, 確知;確信, 對…熟悉, 認識;熟悉, 知曉,通曉, 通曉(語言);會, 認出;辨認出。

香港電影語錄 04

【生日就是母難日】「母難日」顧名思義,就是「母親受難的日子」。母難日是一個傳統觀念中,用來表達對母親生育之恩的詞彙,提醒子女要感恩母親的分娩之苦。(Mother's Day)

"道不同,不相為謀",意思是:思想志趣不同,就無法一起討論或共事。 (Different paths, no cooperation)

●錯用一個人造成這麼大的風波 01

電影《卡布里尼/天使之心》《CABRINI》

【快狠準】fast, resolute and accurate - 123筆記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