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出自《孟子》,意指人能在憂患困苦中奮發圖強而得以生存,卻在安逸享樂中沉淪衰亡。 這句話強調了「居安思危」、「憂患意識」,提醒人們必須經歷磨練和考驗才能有所成就,而一味沉溺於安逸則容易導致滅亡。 Born in hardship, die in comfort
AI 摘要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出自《孟子》,意指人能在憂患困苦中奮發圖強而得以生存,卻在安逸享樂中沉淪衰亡。 這句話強調了「居安思危」、「憂患意識」,提醒人們必須經歷磨練和考驗才能有所成就,而一味沉溺於安逸則容易導致滅亡。
核心意涵
憂患促進成長: 人在逆境中,會被激發出意志和能力,進而有所成長和成功。
安逸導致衰敗: 處於安逸環境下,人容易喪失奮鬥的動力,最終走向失敗或滅亡。
孟子的論證與例子
強調「生於憂患」: 孟子用多個例子說明「生於憂患」的道理,例如舜從田間發跡,傅說從築牆中被舉用,以此證明困境能讓人被發掘和重用。
說明「死於安樂」: 對於「死於安樂」,孟子則以國家為例,認為一個國家若沒有內外憂患,就容易走向滅亡,因為缺乏了警惕和進取的動力。
應用與啟示
個人層面: 鼓勵人們在面對挑戰時,不要害怕挫折,而是將其視為鍛鍊意志和能力的機會。
國家層面: 提醒國家和領導者,即使在繁榮時期,也不能忘記居安思危,應時刻保持警惕。
引申義: 「於」字在此可理解為「由於」,整句話也可解釋為:「由於我們在憂患中奮鬥,所以得以生存;由於我們沉溺於安樂,所以走向滅亡」。
AI 摘要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英文翻譯有幾種,其中最常見的是 "Life springs from sorrow and calamity, and death comes from ease and pleasure"。 其他翻譯還包括 "One prospers in worries and hardships and perishes in ease and comfort" 或更簡潔的 "Suffering is living, happiness is death"。
詳細翻譯
"Life springs from sorrow and calamity, and death comes from ease and pleasure."
這是最直觀、最符合原文結構的翻譯,強調了在困境中才能成長,在安逸中容易走向毀滅。
"One prospers in worries and hardships and perishes in ease and comfort."
這種翻譯更為正式,用"prospers" 和"perishes" 來表達「生」與「死」的意境。
"Suffering is living, happiness is death."
這是另一種簡潔但意思深刻的翻譯,從字面意思來看,強調了痛苦的磨練是生命的本質,而安逸可能導致生命的終結。
意涵解釋
這句成語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說人是在憂患困苦中成長,又在安逸享樂中走向衰敗。 它提醒人們要警惕安逸,居安思危。
相關閱讀:
人命無常呼吸間
居安思危 未雨綢繆
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
聖賢教育改變命運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預防萬一
上醫治未病
治標不如治本
預防勝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