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反三」的意思是從一件事情類推,進而知道其他同類的事情,形容人善於思考,能觸類旁通。這個成語源自《論語》,強調學習時要主動思辨,而不只是死記硬背。 learn by analogy
AI 摘要
「舉一反三」的意思是從一件事情類推,進而知道其他同類的事情,形容人善於思考,能觸類旁通。這個成語源自《論語》,強調學習時要主動思辨,而不只是死記硬背。
解釋: 從已知的事理,推知相類似的其他事理。
典故出處: 語出《論語.述而》,孔子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舉出一個角落,學生如果不能由此推想到其他三個角落,就不再教他了。
引申義: 比喻學習能力強,善於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近義詞: 觸類旁通、聞一知十。
反義詞: 一竅不通、食古不化。
AI 摘要
「舉一反三」的英文有多種說法,其中最直接的是 "learn by analogy"(從類比中學習)或 "draw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從一個實例中推斷出其他案例),這能準確表達從一個例子中推斷出其他類似情況的意義。
此外,也可以用 "learn from one case and apply to many" (從一個案例學習並應用到許多案例)或 "the whole from a part"(從部分推斷出整體)來形容。
常用表達方式:
draw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 這是最精確的翻譯,強調從一個案例推斷出其他情況。
learn by analogy: 強調利用相似性來學習。
the whole from a part: 意為「從部分知曉整體」,非常貼近「舉一反三」的含義。
learn from one case and apply to many: 較為直觀的解釋性說法。
舉例:
A truly intelligent person can draw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能夠舉一反三。)
The teacher wants us to learn by analogy, so we can solve similar problems. (老師希望我們能夠舉一反三,這樣我們就可以解決類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