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浪」的典故出自《莊子‧齊物論》,原意是指「魯莽、輕率、大而無當、不著邊際的言論」。 這個詞彙在《莊子》中被用來形容不精確的言語,並與「妙道之行」相對比。 (mènglàng)
孟浪
/mèng làng,ㄇㄥˋ ㄌㄤˋ/
1.
形容言論遼闊而不著邊際的樣子。[例]「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莊子.齊物論)。
2.
行為放蕩魯莽。[例]「孟浪迕客,幸勿罪。」(聊齋志異.武技)[參考] 又讀ㄇㄥˇㄌㄤˋ。
AI 摘要
「孟浪」的典故出自《莊子‧齊物論》,原意是指「魯莽、輕率、大而無當、不著邊際的言論」。 這個詞彙在《莊子》中被用來形容不精確的言語,並與「妙道之行」相對比。
出自《莊子‧齊物論》: 原文為「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
解釋: 這裡的「孟浪之言」指的是不夠精準、不切實際的言論,與莊子所指的「妙道之行」(精妙的道理或行為)相對。
延伸用法:
後來的文學作品和成語詞典也沿用此意,將「孟浪」解釋為「輕率、冒失、言行魯莽」。 例如在《聊齋志異》中就有「自悔孟浪」的句子。